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代码是多少?相关的问题,今天,大淄博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最冷门的林业类专业?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最冷门的专业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事业管理
一个很多学校都设有的专业,一个在本专业的学生眼里“ 没有谁的事业需要我去管理吧 ”的专业,一个在国外并不是冷门甚至还有颇为抢手的专业。
虽然本专业是为公共事业单位培养专业化人才,但是其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并且倾向于行政方面的工作居多。
力学
这个专业属于一旦学校不够强,专业就比较坑爹的类型。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一直都是国家重点照顾对象,不惜把分数线一降再降。(好像也招不满)
学习的大部分为理论知识,同时要做好一辈子和图纸以及力学理论打交道的准备。
所以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需要对本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皮革
虽然皮革行业是我国轻工业行业中的支柱产业,看似应该就业前景良好,人力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很多家长和同学依旧认为皮革专业就是做皮鞋的。
提到皮革制造,就离不开亚硝酸这位致癌专业户。据统计调查从事皮革行业的工作人群是易患癌症的高危群体,并且行业的工资待遇低 。
历史
小萌有两位历史专业的学长,毕业后一位自学成才当了程序猿,另一位去了中学当老师。
学历史的同学一般都会在就业上发愁,学术研究和当老师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趋于饱和的人才市场并不能给每届历史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大部分同学只能转向文职、行政类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
造成这个专业冷门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它就业情况很 苦逼 。
很多工科类学校都有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但是它是就业范围基本上都是各类工厂的生产线上,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时间长,而且都在各类工厂和生产第一线上。
造纸
搜索关键词:造纸厂、污染,基本上都能搜出一堆关于造纸厂的各种危害。(已经连续几年入榜)
对于大部分造纸专业的学生而言,去造纸厂工作似乎是最合理的选择。但其实造纸厂的工作车间里环境极差、污染严重,在里面长时间工作容易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由于工作时间长时间的三班倒,生活空间完全被压榨。虽然本行业利润空间较大,但其实行业的工人薪资低廉,劳动力大,分配很不均。
所以,很多填志愿的高考生对造纸专业避之不及,家长们也不允许他们把这个专业列入备选之中。
听力专业
这个专业之所以冷门与在中国起步较晚有很大关系。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是自二战之后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听觉生理、病理及康复方法,旨在帮助听力损失者恢复听力。在中国,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听力学本科教育。
2001年9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听力学专业学生30人,这是在全国首次开设听力学专业。以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为例,这是一门与
生物科学、电
声学与
语言学、医学等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学科,学生课程也是复合型的,包括听力学、医学、高数及
心理学课程等,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如今听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是社会的稀缺人才。
茶学专业
看到专业名称,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听都没听说过!泡茶还要去大学学?茶学还能学些什么呀?以后工作肯定不好找,还是不要选好了……
但事实上,茶学专业不只是在“学泡茶”,还包括茶审评、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等等茶文化。它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知名高校
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始于1952年,60年代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培养茶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
高尔夫管理专业
早在1997年,
深圳大学就成立了高尔夫学院,开设了高尔夫经营管理、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运动与训练等相关专业。随后,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
同济大学、
广州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与高尔夫相关专业。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也开设了这个专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经济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
园林植物、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及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部门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的专门人才。

1、福建农林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植物保护、生物科学(基地班)、
动物医学、
蜂学、园林、
农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闽台合作项目)、
林学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
金融学、
森林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产品设计、
生物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制药工程、
轻化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园艺、
农业资源与环境、蜂学、动物医学、园林、农学、植物保护、林学、茶学、生物科学、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
省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环境工程、
会计学、
旅游管理、
动画、金融学、
统计学、
车辆工程、
软件工程、
森林工程、
植物科学与技术、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动物科学、森林保护、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劳动与社会保障、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生态学、园艺、园林、农林经济管理、
木材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蜂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制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重点学科1个,二级学科:
090401植物病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090102作物遗传育种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一级学科名称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
生态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2
风景园林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3
植物保护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4
林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5
食品科学与工程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6
生物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7
林业工程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8
农林经济管理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9
园艺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10
农业资源与环境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B-
11
公共管理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12
作物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14
畜牧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15
兽医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16
工商管理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17
统计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C-
2、福建工程学院
国家特色专业:
土木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程造价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
软件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学、工程造价、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城乡规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省级:
法学、
英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知识产权、
工业设计、
交通运输、环境裤扰培工程、风景园林、工商管理、环境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造价
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福建李链农林大学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门户、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福州,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20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本科生2.2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其中博士950余人)。现有本科招生专业(类)65个,获批卓越农林人才试点专业8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先后七次捧得“优胜杯”。
福建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胡唯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
现有旗山、鼓山、浦东等校区,占地2012.37亩,校舍建筑面积69.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625.8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30.62万册,电子图书201.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860人(含外国留学生),17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
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高级职称651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1人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20个。聘任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和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进入“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

14623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校简介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简称“滇西大”,校本部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一所由教育部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直接组建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是教育部在滇西片区六大精准帮扶项目之一,为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会员单位。
学校于2015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筹建,2017年5月正式建立并实现招生。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总部位于云南省大理市,规划用地面积329亩,总建筑面积约18.8万平方米。有3个直属学院,3个特色学院,2个校地合作学院,3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有本科专业35个,11个专科专业。
历史沿革
2012年,教育部提出建设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在教育部指导下编制试点计划,形成“一个总部,多个特色学院”的办学模式,培养服务滇西特色优势产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015年4月,教育部批准筹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全国首批建设的应用技术大学,是教育部滇西六大精准帮扶项目之一。12月,周跃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长。
大淄博
2016年,学校具备招生条件的特色学院有傣医药学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洱茶学院(云南省普洱市)和珠宝学院(云南省腾冲市),云南省教育厅同意2016年滇西大以上三个特色将分别与大理大学、普洱学院、保山学院全面开展康复治疗学、茶学、工艺美术三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培养工作。三个本科专业计划各招生100人,共计300人。
2017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正式建立。学校完成康复治疗学、傣医学、中药学、茶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和产品设计6个专业480名招生计划。
2018年5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揭牌成立。
2020年3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怒江学院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职教中心挂牌成立。 9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健康科技学院揭牌成立。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正式挂牌成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附属医院。12月,学校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2021年3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成为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会员单位。云南省学位委员会批复同意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新增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2年3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腾冲校区在腾冲市职教园区正式成立。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管理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健康科技学院3个直属学院,及位于西双版纳州、普洱市、腾冲市的傣医药学院、普洱茶学院、珠宝学院3个特色学院,怒江学院、迪庆学院等2个校地合作学院,德宏州、临沧市和丽江市3个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有本科专业35个,11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
2022年2月,学校新增风景园林、财务管理、运动康复、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会计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
特色专业
中药学 宝石及材料工艺 康复治疗学 茶学 傣医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22人、外聘教师142人,折合教师总数为294.3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0.64: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25%;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7.93%;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7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7.03%。学校有云南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云南省级教学名师1人。
教学建设
办学模式
学校借鉴德国、瑞士应用技术大学模式,采取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1+N+M)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嫁接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形成“部属高校+在昆省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的对口支援模式,突出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
质量工程
2019-2020学年,学校共引进46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个(具体为创业2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2个(其中创新7个,创业15个)。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教师主持建设的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1项,学校共建设有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项。
2021年,学校2个项目获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获省级教学成果(职业教育)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省级以上立项24个(其中,国家级1项)。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3支队伍获省级一等奖、5支队伍获省级二等奖、2支队伍获省级三等奖;参加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级铜奖4项。
2020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智慧经管实训中心建设、数据营销实验室建设。
科研平台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8个科研平台,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
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企业家特质与企业决策行为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山地实景点云数据处理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检测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9年10月,学校获得2019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各1项立项。分别为《职业教育巩固云南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和《大滇西旅游环线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研究》。
2020年,学校教职工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著作2部、申请专利5项;获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1项、云南省社科规划科普项目1项,横向项目《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研究》立项,获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6项。
2021年,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艺术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省地方高校联合专项共9项;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立项培育12项;云南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重点培育立项1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有图书馆6个,图书馆有纸质图书41.20万册,当年新增32750册,生均纸质图书61.22册,文献主要以文学、医学、药学、茶学、珠宝学、管理学等为馆藏重点,涵盖学校所有专业。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4.51万本册。总部图书馆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超星和ProQuest等68个中外文数据库。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得到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全方位的支持,与普洱茶集团、东方金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物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与多所部属高校开展经常性的访学项目。
2019年,教育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学校被列为2020年首批试点的受援高校之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20多所部属省属高校对口帮扶学校,共选派69名银龄教师到滇西大支教支研。
以上就是大淄博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大淄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